红十字生命教育--不同的人生经历,却在生命尽头做出相同的选择-浙江省红十字会 必发365手机app_365365bet_比分365

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红十字生命教育--不同的人生经历,却在生命尽头做出相同的选择

        发布时间:2022-09-23发布者: 浏览量:

        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,年龄相差38岁,却在生命的最后做出相同的选择。

        89岁老党员身后捐献遗体

        近日,杭州市余杭区红十字会、径山镇红十字会、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工作人员齐聚径山镇双溪村,共同追思89岁老党员、遗体捐献者——白洪奎。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共同见证下,白洪奎的亲属郑重地在遗体捐献亲属确认书上签下名字,帮助老人完成遗愿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拥有63年党龄的白洪奎,开垦过荒山,参加过抗山洪保水稻的战斗,给大家留下了“胸怀全局、两袖清风、培育新秀”的印象。

       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作为当时的竹山大队党支部书记,白洪奎为了改变大队的贫穷面貌,壮大集体经济,在兴建大队茶厂时,他和其他同志经常上山背木头,身体力行地带动党员和干部积极参加集体劳动。

        改革开放后,为解决大队日常生产和农田基本建设中的运输问题,村内购置了一辆普通农用卡车。全村干部社员一致同意他的大儿子当驾驶员,却被白洪奎拒绝,认为这是以权谋私,不利于做好工作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提到为何会有身后捐献的想法时,老人曾说:“自己是党和国家培养的,一直以来都受到党的照顾,现在年纪大了没有对国家做出什么贡献,想在自己离开后将遗体捐献出来,为医学研究尽一份力,这样眼睛就算‘闭上’也无憾了。”

         

        老人的这个想法也得到子女的赞同,“当时岳父告诉我们要捐献遗体,我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。”今年7月份,白洪奎的女婿周少秋帮助老人找到了径山镇红十字会了解捐献事宜,在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协助下,白洪奎老人签署了遗体捐献申请表。

        而今,老人完成了自己生前的愿望,他的生命也将以另一种方式延续。

        “一生平平淡淡,想最后活得有意义一些”

        “现在他最后的心愿也完成了,希望能对医学研究有帮助。”9月20日,村干部施华杰拿着浙江省红十字会颁发给施时贵的“捐献荣誉证书”,神情凝重,久久说不出话来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家住磐安县的施时贵,今年51岁。他孤身一人,生前受病痛折磨多年。在患病治疗期间,曾得到许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,因此他希望通过捐献遗体的方式回馈社会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“在很早之前,他就开始了解遗体捐献的相关情况。”施华杰说,去年4月,施时贵身体愈发不适,感觉自己时日不多,于是主动联系磐安县红十字会,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。他生前常常跟身边的人说,自己这一生过得平平淡淡,只希望最后活得更有意义一些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今年9月18日,施时贵因病不幸离世,其朋友施华杰依照其遗愿,帮助他将遗体捐献给温州医科大学,用于医学研究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

       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。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。